在当今“大众创业,万众革新”的大环境中,背负着传承中国上千年的医理经验和文化传统重任的中医人会怎么样“创”、怎么样“新”?近日,上海中医药大学发起“48h创客周末”,为杏林学子塑造创意舞台,让中医药传统文化与革新理念“亲密接触”。
中医人的创意2.0年代 从革新到创客
整个周末,上海中医大8号教学楼一楼的一间教室热闹非凡,40多名学生围坐几桌,你来我往,对桌上平铺着“商业模式画布”指指划划,旁边开了盖儿的矿泉水都来不及喝上几口,立马投入讨论。
据悉,“创客周末”是上海中医药大学第二课堂“革新学堂”的实践环节,申报期间收到逾百人报名,最后十六项创意策略通过遴选贴在教室后的墙上供公开投票。经过“百里挑一”,现在在教室中留下七个策略。
2014级中医诊断硕士研究生尚倩倩带来的脉象APP被觉得前景甚好,收成5个“赞”。在研究中医四诊(望、闻、问、切)客观化的过程中,她和她的团队采集了很多脉象、血压的PWV数据,怎么样借助这类数据是她的创意项目的初衷。“在切脉时,大家会依据我们的经验来诊脉;假如借助起云数据,某种意义上来讲诊脉将会更客观。”据尚倩倩介绍,这套脉象APP将会由一个实时测试脉动智能手环和一个脉动评估的移动终端组成。“到时候,病人的脉动将会实时传送到后台,为病人的病情进步提供预警。”
手机端动足脑筋 破题人才培养之道
当今社会需要哪种人才?上海中医药大学党委副书记朱惠蓉说,要有“破”和“立”的精神。“大家想学生可以将革新意识与中医药常识相结合,在实践中直观地感受革新。”
记者发现,杏林学子的点子极具专业特点,除此之外刚开始留下的十六个创意策略中八成都与手机端有关。有与尚倩倩的脉象手环创意类似的老人手环,实时监测老年人体征健康;有音乐疗法APP,活用国际上理念一流的音乐疗法,打造庞大的音乐库,从生理和心理两方面治疗疾病;还有制作“饭碗助手”菜单APP,依据用户的健康需要每天拟定绿色菜谱,这项创意最后获得最高评分。
在48小时的创意马拉松中,革新团队在指导师的帮忙下完成“商业模式画布”,就重点业务、核心资源、顾客关系、途径通路等9个有关商业模式的环节,经验之谈点子成长的过程。